如果你錯過了這次活動,沒有關係,只要持續關注妙計旅行,如果還有這樣的好活動,一定會第一時間通知你。
首先來認識昨天分享的嘉賓。
衣服要根據目的地的氣候和季節選擇,一般東南亞或者海島我會帶足量的換洗T恤和一件輕便的外套,沖鋒衣或者抓絨外套,用於空調大巴和下雨刮風的天氣。
如果走長線,目的地溫差很大的話就盡量精簡,不要帶過厚的衣服,用搭配組合來應付變化的氣候,這樣比較靈活。
比起一件軟殼沖鋒衣,我更傾向於選擇一件防風外套和抓絨內膽,可以用數量最少的單品應對最多的天氣。
鞋
鞋方面一雙人字拖和一雙走路舒服的平底鞋是必需品,有徒步計劃就帶一雙登山鞋,有夜店和party需求就加一雙細高跟。一切以輕便為前提。
推薦攜帶的藥物是抗生素、止瀉藥、外傷藥和褪黑素。創可貼可以適量攜帶以備不時之需,褪黑素是倒時差助睡眠的利器。像是防蚊蟲噴霧熱帶地區的往往比國內的要好用得多,我會到當地現買。
行李箱有軟箱和硬箱,硬箱防水,有支撐性,對箱內東西的保護較好,適合裡面有怕壓易碎東西的情況,缺點是相對重,而軟箱的好處就是比較輕便,而且因為布比較有彈性的,一般擴張性比較好。
如果走長線,或者比較奔波的行程,強烈推薦登山包。一個背負系統好的登山包會把重量分散在你的腰和背上,你感覺到的重量是遠遠低於它的實際重量的。而且登山包的便攜性甩出行李箱不知道多少條街。一個55L登山包裝滿大概是15kg左右,一般情況下一個月左右的長線行程完全足以應付。
我在南美走了四個多月,在秘魯待了近兩個月,剩下智利、阿根廷和巴西都是二十幾天。本來計劃裡還有玻利維亞和烏拉圭,後來都因為簽證的問題沒去成。
我從秘魯首都利馬開始,沿著安第斯山脈和泛美高速南下,到南美大陸最南端的城市,智利的Punta Arenas(阿根廷的烏斯懷亞在火地島上,跟南美大陸隔著一道麥哲倫海峽),然後過境阿根廷,爬雪山,看冰川,去布宜諾斯艾利斯吃牛排,再去伊瓜蘇瀑布,從那裡入境巴西,躺在裡約的沙灘邊曬了幾天太陽,最後從聖保羅回國。
因為南美機票貴得離譜,火車也很不發達,所以幾乎全程大巴。
決定這趟行程之前我其實對南美了解的不算多,最吸引我的除了伊瓜蘇就是阿根廷的牛排了,但行程下來我最愛的卻是一開始完全不在計劃中的秘魯和智利。
我在秘魯進了兩次警察局,一次是因為丟錢包,一次純粹是被警察調戲。
在古城庫斯科當了一個月的志願者,認識了很多當地朋友,他們教我說西語,教我說印加Quechua,在那裡每天教孩子們英語,上西語課,在寄宿家庭裡跟別的志願者一起吃遍大街小巷,在一個離自己從小生活的地方最遙遠的國家生活,經歷各種文化碰撞和發現各種細節和觀念裡面的相似其實是挺奇妙的體驗。
然後就是智利,比起秘魯有馬丘比丘,玻利維亞有天空之境,巴西有雨林和裡約,還有春光乍泄的伊瓜蘇,智利在南美顯得特別沒有存在感,但其實智利是整個南美最有秩序,也是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因為國土狹長,所以各種氣候和地貌都有,北部是熱帶海濱和沙漠,中部有文藝的Valparaiso,有酒莊,南部是火山湖區和冰原雪山,智利還有超棒的三文魚和藍莓。
出入境的問題
索賄:邊檢索賄的現象在非發達國家的陸路口岸非常普遍,尤其是東南亞和中亞這些中國背包客比較多的地區,隱晦一點的索賄方式一般是借故拖延,各種找碴不給蓋章,把其他人都放過關後留你在一邊等,明目張膽一點的就會直接開口要dollar。
我在從越南進柬埔寨時候跟兩個人荷蘭人同行,他們兩個蓋章秒過,到我這就把我的護照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多遍,時不時地用抬眼瞟我,但我當時心想反正我也不趕時間,寧可在這耗著也不想給錢,就一臉天真地裝不懂,過了不到半個小時邊檢還是放我過去了。
我建議大家在不趕時間的情況下都盡量不要妥協,助長這種不正之風,邊檢畢竟不是山賊,你拿著合法簽證他沒有道理硬是扣著你。
小黑屋:拿著中國護照出國總是繞不開這個話題,我在中東就連續進了兩次小黑屋,一次是在貝魯特機場出境,邊檢說我的名字和跟他們系統黑名單裡的一個人一樣,需要跟移民局和警察局核對確認才能放我出境,沒辦法只能等,直到我的航班起飛了才終於clear,我就只能哭著改簽下一趟航班。
另一次是從約旦走海路入境埃及,在Nuiweiba口岸,這個口岸我聽說過的所有中國人都進了小黑屋,所以我已經做好充分心理準備,連在小黑屋裡的吃喝都備齊了,果不其然被沒有任何理由的扣了三個小時,跟另外兩個中國人一起。
小黑屋這個問題沒什麼特別好的應對措施,唯一能給大家的建議就是調整好心態,見識各國小黑屋也是挺特別的經歷不是,可以跟邊檢聊聊天扯扯淡什麼的打發時間。
簽證政策
有些國家對中國護照開放落地簽,但是並不是每個口岸都可以辦理。而且這種政策隨時都在變,所以建議每次要走之前都跟剛剛走過的人確認一下,是不是可以通行。
對女生長時間旅行的建議
長途旅行充滿變數,可能沒辦法在出行前就把行程精確到天,但至少要對行程有一個大致的規劃。譬如選好出入境口岸、交通方式。想好plan b,如果某個國家去不成怎麼辦,簽證停留期還夠不夠,下一個國家要怎麼去。
就跟所有藍色鴉片中毒的人一樣,第一次下水就感覺像是通向另一個世界的大門被開啟了,有一種在水族箱裡遊泳的感覺,被水包圍依然能自在呼吸,覺得自己也是一條魚,而且水下世界真的太五彩繽紛,海洋生物很奇妙。還有那種飄蕩著的失重感也很吸引我。
然後潛得多了吸引人的大生物像是Manta、各種鯊魚都見過了就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技術的提升上,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去學PADI的Divemaster,連續每天潛,一點一點磨技術,覺得差不多了之後又去學技潛,學習各種水下踢法和減壓理論,都是想更安全的享受潛水這個過程。
女生潛水的建議
學潛水有兩個前提,一是不是不能怕水,有深海恐懼的、不會用嘴呼吸的,還是先練一下再去折磨教練吧,二是要意識到潛水的風險,現在裝備成熟理論完善,休閒潛水其實已經算不上極限運動了,但還是要遵守各種安全準則,下水前認真檢查裝備,遵守潛伴制度,做好安全停留,要對海洋心懷敬畏,要對自己負責。
女生潛水的推薦地點
如果只是想休閒的度假看魚,建議還是去熱帶海域。只有熱帶海域才有五顏六色的軟珊瑚。
對於有考證計劃的朋友來說,比較推薦的地點是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泰國,綜合考慮飛行時間,機票價格和水下風光,我最喜歡的地方是菲律賓。
具體推薦幾個地方就是菲律賓的PG、薄荷、杜馬蓋地,馬來西亞的沙巴仙本那。
對於已經開始潛水的朋友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建議就是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水平和經驗選擇潛點,船宿風光是好不假,但船宿的每天潛水四五次的強度也是需要適應的,另外因為船宿離岸邊很遠,往往水溫偏低水流偏大,需要面臨的複雜情況也很多。建議有至少四五十瓶的經驗以後再開始。
從簡單的,比如泰國斯米蘭,菲律賓圖巴塔哈開始,慢慢進階,潛水員中口口相傳的紅海南線和加拉帕格斯等等最好積累了足夠經驗再去。
我特討厭那些給旅行賦予多麼神聖的意義,動不動就煽動大家辭職去看世界的雞湯,好像所有人都無牽無掛沒有房貸車貸一樣。旅行對我來說就是很簡單的一種探索,我是個坐不住的人,每次出門都是被好奇心驅使,想去看看世界另一邊某個地方的人在過什麼樣的生活,哪裡還有什麼我沒見過的大山大水。但旅行這個過程中我倒是真的收獲了特別多,我在一個很簡單的家庭長大,被父母保護得很好,我爸媽一直不捨得讓我承擔任何壓力和後果。於是我一直過的非常任性,想什麼是什麼,任何事情搞砸了回家哭就好了,但一個人在路上,遇到問題了哭就有人理我嗎?所以漸漸學會了自己應對各種突發情況,裝著全部現金和卡的錢包被偷,被帶進移民局,一天內進小黑屋誤機丟行李,被拒絕入境,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我都是一個人,要哭也只能等問題解決了之後。
還有我天生內向怕生人,小時候家裡在飯店聚餐我爸為了鍛煉我讓我去喊服務生我都要在門口磨磨蹭蹭很久,每次都是我表哥看不下去大吼一聲「阿姨加菜!」。大學自學編程,準備研究生轉專業去學CS,比起人我一直願意更跟機器打交道。最初決定自己上路也是有意想鍛煉自己,把自己扔到一個完全陌生又不得不跟周圍產生互動的環境裡,結果就是我收獲了一路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
我曾經也特別討厭登山徒步這類活動,能坐車絕對不多走一米,在美國的時候每次一群人去國家公園玩我都是拖後腿的那個,有時候還需要人背,到了南美我沿著安第斯山脈從北往南走,幾乎是見到山就爬,走過海拔4200米的印加古道,當時還發著高燒,在智利百內的時候跟朋友兩個人背著帳篷睡袋食材爐子,二十公斤重的大包在大風裡一走就是五天,但每次登頂後我看見冰川湖在我眼前鋪展開的時候都熱淚盈眶,漸漸愛上的不止有徒步,更有走出舒適區不斷戰勝自己的快感。
我從南美回去的時候已經快一年半沒回國了,很多國內的朋友都說我雖然黑的不行,但整個人變得神采奕奕。好吧,聽起來還是很雞湯,但是我每每想到這都覺得特別感謝自己當初的堅持,也感謝父母的理解。
很多人會妖魔化外面的世界,恐懼的來源是未知,當你真的踏上一片土地,你會發現周圍的笑容比惡意多得多,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再不同,人天性裡的善良和熱心總是相似的。我總說我在外面這一年遇到的好人可能比之前二十年遇到的還多,毫不誇張。我不覺得在碰到恐怖分子或什麼天災人禍的時候,一群男生和一個女生在招架能力方面會有什麼區別。有區別的無非就是一個女生更容易碰到劫財劫色的事情,但這種事情很容易避免,盡量不要獨自走夜路,不要住在治安不好的區域,學會分辨來搭訕的人的企圖。我相信任何一個中國長大的孩子的警惕性都不會有多差。
詳細全文: http://tw.teradot.cc/article/20151285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